版权所有:阜新阜太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备案号: 辽ICP备13013418号-1
阜太泵业(沈阳)有限公司
扫描二维码:关注阜太泵业
024-88444636
阜新阜太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0418-2286996/2266838/2266528
400-004-8558
应聘须知
招聘原则是,公司招聘人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倡导“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辅相成、相互统一,不断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售后服务
AFTER-SALE SERVICE
齿轮泵(马达)安装使用说明书
一、 齿轮泵(马达)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1.齿轮泵作为液压动力源,必须正确选用液压油,推荐L-HM32~46抗磨液压油(GB11118.1-94)。粘度过高,会引起齿轮泵吸油不足;粘度过低泄漏量增加,温度容易升高,从而使齿轮泵(马达)的容积效率降低,液压油的粘度指数应不大于95,且有良好的抗磨性、润滑性及防锈抗氧化性。
工作温度范围-20℃~95℃,正常油温控制在40℃~65℃之间,否则将缩短齿轮泵(马达)及液压油的使用寿命。
环境温度较低时应低速启动运行,待油温接近正常后方可工作。
换油周期:一般一年左右更换一次液压油,工作条件较好时,可以适当延长使用期,否则换油周期要缩短。
2.齿轮泵(马达)的传动不允许采用对泵轴产生径向力或轴向力的方式(如皮带传动或齿轮传动),建议采用轴套式或弹性联轴节传动方式,两轴之间的同轴度:轴套式不大于0.05mm,弹性联轴节不大于0.1mm。
3.齿轮泵(马达)装入主机时应注意旋转方向是否相符,装入时只能轻轻推进,不得用重力敲打。
4.吸油管路要保证液压油流速最大不超过1.5M/s,吸油滤油器精度应不低于50μm~100μm,滤油器通流面积要大于进油孔径面积的二倍。
5.吸油管路与齿轮泵进油口连接处不得漏气,当进油口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面要保持平整,密封圈质量要符合要求,螺栓按规定力矩拧紧,严防吸入空气,产生气蚀和漏油。
6.齿轮泵(马达)的安装位置尽可能接近油箱,吸入真空度小于0.02MPa,吸油总高度不大于500mm,否则会造成吸油不足或吸空,系统内混入空气,从而产生噪声或烧泵。
7.油箱容量为齿轮泵(马达)额定流量的3倍以上,油箱应设置空气滤清器及液压油滤油器等。
8.齿轮泵(马达)的最高工作压力和最高工作转速只能在短时间内使用,每次持续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9.齿轮泵(马达)在使用前,应确认液压系统压力低于泵(马达)的额定压力,建议先将液压系统压力调至最低,在齿轮泵额定转速下,逐步调整系统压力至需要值,然后锁住调压阀。
10. 齿轮泵(马达)装机后,若发现存在故障,用户不要自行拆解,应由生产厂家进行处理。
二、 齿轮泵(马达)故障与排除
1. 齿轮泵(马达)密封性差产生进气或漏油
(1)减小内漏方法:泵(马达)的轴向间隙偏大,如泵体与前后端盖因装配时有毛刺或平面度不良时造成,用油石修整毛刺;在平板上用金刚石研磨膏或在平面磨床上修磨,使平面度不大于0.02mm。
(2)齿轮泵(马达)前盖处的骨架油封损坏,油封内的弹簧脱落,应重装或更换骨架油封。
(3)吸油口与管路连接密封不严,密封圈损坏或接触面不平,产生缝隙。首先检查密封圈是否老化、损坏,否则更换。若密封圈尺寸或压缩量不合理,应重新进行调整。
(4)油箱油面过低,吸入空气。
2. 噪声大、压力波动厉害
(1) 外部检查
检查油管、安装架、机架是否松动,若有松动,要紧固,否则,将产生共振。
(2) 齿形精度不高或接触不良
检查齿形及啮合精度,调换齿轮,也可采用对研修整然后重新清洗装配。
(3) 泵(马达)旋转轴密封处、片间结合处或进油管路密封不严而渗入空气。
按上述1处理,或更换密封件。
(4) 齿轮与体盖间的轴向间隙过小
将齿轮泵(马达)拆下,按装配技术要求选配间隙,在平面磨床上配磨,一般固定轴向间隙为0.06~0.1mm,浮动轴向间隙最大可以达到0.2mm。
(5) 泵(马达)驱动轴与原动机(执行机构)连接的联轴器干涉
传动应采用柔性联接,并适当调整其位置,使其不再发生干涉或摩擦,若联轴器中的圆柱、橡胶(尼龙)圈损坏,应进行更换,安装时应保证两者同轴度误差最大不超过0.1mm。
(6) 检查油箱液面
油液不足时,应添加液压油至油标规定位置。
(7) 油液粘度过高
检查系统正常工作温度时的油液粘度。
(8) 进、回油管路布局不当
在低液面时,回流产生涡流,带有气泡或油箱内吸油区、回油区距离太近、无隔断,应重新调整管路布局。
(9) 齿轮泵进油管路通径太小
应更换合适通径的油管,保证进油流速最大不超过1.5M/s。
(10) 油液污染严重,齿轮泵内进入尘埃、砂粒等异物,造成损坏
更换液压油,修复齿轮泵内损坏零件。
(11) 齿轮泵(马达)紧固或安装螺栓松动
检查并拧紧松动的螺栓。
(12) 齿轮泵(马达)卸荷槽设计不佳,困油现象末完全消除,从而产生较大噪声和压力脉动
按合适尺寸重新加工卸荷槽。
3. 容积效率低,流量不足,压力上不去
(1) 齿轮磨损或齿面拉毛,齿轮啮合间隙增大,产生内泄,需更换新泵。
(2) 齿轮扫膛面积、深度过大,径向泄漏量增加。
(3) 齿轮端面与侧板磨损严重,轴向间隙增大,内泄严重。
重新更换齿轮、泵体及侧板,侧板及齿轮端面用1200号油石研磨平整,表面粗糙度为0.008mm。
(4) 各管路连接处产生泄漏
紧固各连接处螺栓、螺母。若发现油管破裂,密封圈损坏等情况,应进行更换。
(5) 因溢流阀故障导致压力油泄压
检查溢流阀:滑阀内阻尼孔堵塞或滑阀、锥阀有毛刺被卡死,应进行清洗,并用金相砂纸将滑阀和锥阀修光。
弹簧断裂或质量不好,更换弹簧。
滑阀与阀体磨损严重,配合间隙过大时,应更换溢流阀。
(6) 进油管路位置偏高
应保证进油管路距液面高度不大于500mm。
(7) 泵不排油或压力不足
检查齿轮泵转向、转速。改变原动机转向来改变齿轮泵的旋转方向,尽量不要使齿轮泵在低速状态下长期工作。
(8) 泵轴或驱动连接件损坏
如键被剪断,需要修复或更换零件。
(9) 进油管路、滤油器堵塞
检查液压油清洁度,疏通进油管路及清洗或更换滤芯。
4. 机械效率低
(1) 轴向、径向间隙较小,啮合齿轮旋转时,与泵体孔或前、后泵盖摩擦,应重新修配间隙。
(2) 装配时,主动轴与前泵盖的同轴度欠佳,轴承质量较差或损坏,影响齿轮轴的正常旋转。
(3) 泵与原动机联轴器同轴度末调整好,保证同轴度不大于0.1mm。
5. 骨架油封被冲出
(1) 骨架油封与前泵盖配合太松,应保证过盈配合。
(2) 泵体方向装反,出油口与回油糟(低压区)接通,压力油进入轴承孔,将骨架油封冲出,应纠正装配方向。
(3) 齿轮泵内回油通道不通或被污物堵塞,应钻通回油孔、清除污物。
(4) 齿轮泵中齿轮、侧板、轴承磨损严重,端面泄漏量增大,应重新修配零件。
6. 齿轮泵工作压力低或完全没有压力
齿轮泵空载时,系统压力为0,有背压时一般不超过1.5MPa,带负载后系统压力应随之升高 ,若压力仍上不去,说明系统存在故障。
(1) 齿轮泵旋向是否正确。
(2) 进油管是否漏气、堵塞
(3) 齿轮泵内部泄漏是否过大。
(4) 溢流阀压力调得是否过低。
(5) 齿轮泵中齿轮、侧板、轴承是否损坏,紧固螺栓是否松动。
齿轮泵的常见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见附表。